媒体报道Media Coverage

【医德医风】两江医者熊建琼:如果没能参加新冠肺炎救治,将会是我终生遗憾

来源:两江新区政府网   |  作者:记者刘霞  |  发布时间:2020-09-11  |  点击率: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住了疫情。我觉得这个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看完大型纪录片《同心战“疫”》,两江新区医生熊建琼深有感触。

令出如山,生死阻击;命运与共,人民至上。近日,熊建琼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讲述了《同心战“疫”》背后医务人员的逆行故事。

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北部宽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熊建琼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在重症医学科(ICU)临床一线工作 20 多年。她是两江新区优秀医师,也是重庆唯一获得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称号的战疫英雄。

她深知,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战“疫”,只有往前冲,没有后退的余地。

“我是个重症医学科医生,抢救病人是我的职责所在,如果没能参加此次新冠肺炎的救治,将会是我终生的遗憾。”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熊建琼主动放弃休假,正月初二就离开家,奔赴重庆市新冠肺炎救治中心。

很快,熊建琼作为市级专家组成员被卫健委派往万州,担任三峡中心医院重症组组长。那里的重症患者多,病情危重、复杂,救治工作任务艰巨、压力极大。

熊建琼教授在重症病房查看患者病情

“2月13号我来了之后,对这里的病人进行了分组管理,对患者治疗做到精细化、规范化。重症组两个专家,要带着一线医生、二线医生进去查房,调整治疗;危重症这边因为病人都非常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所以是三个专家,每个人管2到3个危重病人。”熊建琼说。

在万州,熊建琼带领新组建的重症团队坚守在危重患者救治的第一线,不分昼夜,倾尽全力,用最先进的救治技术和治疗理念抢救危重患者,成功开展了重庆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 ECMO(体外膜肺氧合) 治疗并痊愈出院,先后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多人。

事实上,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第一、二例应用 ECMO 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均发生在万州。作为市级专家组万州片区重症组组长,熊建琼是这两例生死营救的亲历者和指挥者。

说起重庆首例 ECMO 新冠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熊建琼仍记忆犹新,可谓“一场持续 12 小时的生死争夺战”。

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复杂综合性治疗技术,被称为最后的“救命神器”。

熊建琼告诉记者,李先生(化名)在2月14号早上开始出现呼吸窘迫,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来还进行了气管插管。在2月16号上午10点左右,医生们查房时发现他的指标严重异常。情况紧急,医生为他供给了100%纯氧,但仍不能改善他的缺氧,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会上,熊建琼等专家提出必须提前准备 ECMO。

然而,三峡中心医院并没有 ECMO,甚至在渝东北地区尚未开展此项技术,更无操作人员。当晚 6 点,李先生病情再次恶化,随时可能死亡。

“常规手段已无法维持,要尽快上 ECMO!”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熊建琼判断,李先生病情已到最危急关头,不能再等了,“ECMO 上早了是浪费,上晚了就错过最后机会!”

当时,在三峡中心医院的市级专家组,仅有熊建琼具备为危重症患者使用ECMO的经验。熊建琼马上向市卫健委求助,请求协调一台ECMO和拥有操作经验的护士团队,以及抽调会置管的医生一起开展救治。

很快,市卫健委安排重医附二院的ECMO机器以及医护团队出发,又协调西南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吴蔚、副教授张世新赶来支援。

熊建琼在重症隔离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

“在手术过程中,最具难度的就是将两根食指粗的管子分别从颈内静脉、股静脉放到患者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入口处,让ECMO运转起来。”熊建琼说,如果操作失误会引起大出血,极易导致病人死亡。医护人员都穿着三级防护,防护服和面具都很重,戴着的眼镜很快就模糊了,操作起来不方便,这个过程就更慢。

17号早上6点,李先生的缺氧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上了ECMO,对患者的救治才刚刚开始。熊建琼说,之后还需进行精细的抗凝和管理,以保证 ECMO 的顺利运行、原发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的支持。

熊建琼(左三)和医护人员进入重症隔离病房前相互鼓励

其实医生也是普通人,在进隔离病房前也会紧张、害怕。熊建琼说,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非常憋闷,但只要进病房看到病人就忘记害怕了,只想着还能采取什么治疗方案可以把病人抢救过来。

ICU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进入ICU的患者都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常需依靠机器和药物来维持,任何一点内环境和器官功能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生命的离去。作为一个重症医生,为了尽可能将有抢救希望的病人抢救过来,熊建琼常常需要守在床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病房通宵抢救病人是常有的,而且只要一有抢救病人,不管白天、黑夜还是周末、节假日,一个电话我就会随时赶到医院,甚至在怀孕后期仍然半夜到医院抢救病人。” 熊建琼的女儿还在上初中,父母也已年近80岁,带着牵挂,抢救完病人的时候,熊建琼也会想,不知道他们在家里怎么样了?熊建琼说,从女儿出生到现在,她从没单独陪女儿睡过一晚,因为怕半夜去抢救病人留女儿一人在家。

“回首27年的从医之路,虽然有苦有累,但只要看到生命垂危的病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转危为安,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熊建琼说。

 
查找专家

预约挂号

023-63110999

24小时热线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