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0-02-01 | 点击率:
“只要疫区有需要,我随时赶到”
1月24日,大年三十晚11点,远在海南和家人、战友团聚的杨和平教授,突然接到指令:“随时待命”。挂了电话,杨和平匆忙收拾行李。他爱人得知情况后,也非常支持:“疫情扩展,总不能在海南待命吧!”这个春节,虽不能和家人、战友把酒言欢了,但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疫情,杨和平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决定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我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此刻正是奉献技术和能力之时,职责所在、义不容辞!”作为有42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兵,杨和平骨子里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情怀与担当。 临危受命,驱车1600公里奔前线 大年初一凌晨6点,杨和平就和爱人驾车,从温暖如春的海南出发,途径霜雪冰寒的桂黔,一路狂奔1600多公里,赶回了重庆北部宽仁医院。 在同事们眼里,65岁的杨和平教授不仅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也是医疗圈有名的“健身达人”和“神车手”。“从海南返渝,一般人要开2天半左右,他只用了30个小时,真是了不起的硬汉!” 杨和平回到医院,短短停留了20多分钟,做好必要防护措施,并带上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就赶往目的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曾抗击“非典”,全力以赴再战“新冠” 1月25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集中救治工作方案》。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重庆市共设置8个片区集中救治定点医院,其中永川片区包含永川、江津、璧山、荣昌、大足、合川、铜梁、潼南等地,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为重医大附属永川医院。 同时,市卫生健康委统筹全市最好的医疗资源,组建了8个市级专家组,杨和平教授担任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永川片区副组长。 杨和平教授是国内知名呼吸科专家,历任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肿瘤科、呼吸内科主任,现任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17年前,杨和平就作为重庆市抗“非典”专家组党支部书记、副组长,奋战在第一线。在纪念建党82周年暨防治“非典”工作党内表彰中,杨和平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如今,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义无反顾再次“出山”。 在到达永川医院后,专家组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碰头会,对集中救治医院的流程和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展开全面指导和规范培训。 之后每天,杨和平都和其他专家组成员一起,对收治的患者进行逐一会诊和救治。工作量很大,有时会从早上持续到晚上10点多,但对于“抗疫老兵”杨和平来说,这早已是习以为常了。 “我只是抗疫战线上的一员,那些每天与确诊病人接触的医护人员,更值得尊敬。”杨和平微笑着说。 科学防护,健康生活是关键 “面对疫情,大家不要无所谓,但也不必过于紧张。”杨和平说,虽然比起SARS,新冠病毒的防控难度大,潜伏期也有传染性,但整体病情比SARS轻,大多数都是轻症。 杨和平提醒:传染病主要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和家人,避免与病毒接触。少出门、不扎堆、不聚会;如确实要外出,戴好口罩,不要随意摸门把手、电梯按钮、扶梯等,摸了以后不要摸脸、摸鼻子、摸嘴巴,回家及时洗手。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是保持良好的心情,着急上火无济于事,还影响自身免疫力。”杨和平说。 同时,他建议,当务之急是建立良好的社会防护机制,如果症状比较轻微,可以居家隔离;一个单位或一个家庭有人出现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该停止居家隔离,尽快就医,第一时间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 每天忙完,直到深夜休息时,杨和平才有空打开微信,一一回复家人和朋友们的关心和问候。他时常耐心开导那些“焦虑”的朋友们,还自创了一首科普打油诗: 新冠闹鼠年,快乐勿心烦; 洗手戴口罩,营养足睡眠。 疫期不聚会,人多莫靠前; 开窗常通气,健康好习惯。